当前位置:首页 > 大赛概况 > 大赛通知

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暨宽城区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召开

时间:2016-03-29来源:长春市电化教育馆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精神,检验和展示我市数字校园试点区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广大校长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研究力和执行力,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3月26日,市教育局在宽城区48中学,组织召开了“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暨宽城区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永兴,市教育局局长何泉秀等领导及市教育局机关各处室、相关教辅单位及直属学校负责人、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和分管局长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代表共计3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主持。2011年市教育局将宽城区确定为我市数字校园试点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宽城区从不同维度全面展示了教学、管理、教研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围绕管理信息化,宽城区以“管理平台从云端走来,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招生工作”为主要内容,利用数据开展全新OA平台的使用及8个管理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依据生成的数据,提升管理效率的相关做法。围绕学校管理层面,宽城区东田实验学校校长李伟全面介绍了“知校云平台”共同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做法。宋家小学校长王洪丽介绍了依托空间人人通,构建1+X课程体系,助推学生发展的经验。育新小学校长李鹏率领他的团队与大家分享了“网络研修陪伴我们成长”的故事。

试点区汇报后,市教育局长何泉秀作了重要讲话,他主要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客观分析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指明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工作力度加大,发展成效显著,具体表现为: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逐渐确立。。基础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全市新购计算机18218台,多媒体班级教室5330间,启动“中小学数字校园教学软件支撑系统”建设项目,覆盖城区408所学校。 “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初见成效。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8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得到普遍应用。建设长春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开发了人事管理与影像识别系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初步融合。积极探索微课、翻转课堂等应用模式,开展电子书包、新媒体新技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批信息化典型。3所学校被列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所学校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校”,8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

何局长强调,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下一步要坚持规划引领。以教育部2012年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省教育厅2014年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为纲领性文件。结合实际、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要健全体制机制。各单位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工作。厘清工作职责,明确市、区、校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在工作分工层面要厘清职责,在建设内容层面要明确边界,市里与各县区要签定《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把握重点项目。围绕“三通两平台”任务,我们着力构建“一网一平台,两库六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模式计划启动17个项目,今年重点实施教育专网项目、优质资源全覆盖项目、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智慧教育服务平台项目。要建立工作智库,遴选省内教育信息化领域优秀人才组成专家团队,为我市教育信息化规划、项目立项、决策咨询及开展教育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进行把关、定向。同时鼓励学校选聘优秀人才担任“首席信息官”。要做好示范带动。抓好29所“教育信息化发展特色项目学校和4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机制。